古代宦官是如何从皇帝的奴隶走向权利的巅峰的?
中国历史上,宦官乱政最严重的朝代有三个,即汉朝、唐朝和明朝。
但并不是说其他朝代就没有宦官乱政现象,实际上这几乎是每一个朝代都有的情况,而宦官这一群体之所以能乱政,主要还是为了平衡“君权”与其他权力。
这一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宦官所扮演的角色也不相同。
在科举制度形成之前,职官的任免等权力虽然在名义上是属于皇帝的,但实际上是被世家大族所掌控。
在先秦时期,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地位非常鲜明,所有官职基本上都被贵族阶层垄断。当然,平民也可以担任一些像“帝师”一类的角色,但也得是“士”阶层中比较优秀的人,数量极少。
因为即使在“士”阶层里,真正优秀的人也是贵族居多。
而当秦代设置了“博士”这一官职之后,“帝师”一类的角色彻底消失了,所以这一阶段开始,官职开始完全由贵族垄断。
即使是在平民当了皇帝的汉朝,察举制、征辟制以及后来出现的“九品中正制”等形式下,世家大族真正掌控着职官的任免。
宦官工作从西周开始就有,到了秦朝则出现了宦官政治, 是家族和职业经理***斗的产物。宦官势力不是作为皇权的对立面出现, 而是皇权的变形和延伸,汉、唐和明这三朝恰恰就是在割了宦官政治这个所谓的“毒瘤”后迅速灭亡的, 关键原因在于此举打破了原有的政治平衡。
在两千年封建史中大多数时期, 宦官的本职是皇帝身边的家政工作人员。一方面负责照顾皇帝生活起居, 相当于勤务员;另一方面负责传达皇帝的各种诏令, 相当于联络员。
其次, 宦官普遍出身低微。一般是贫苦人家生活所迫才送子弟入宫, 另外, 拐卖儿童和战俘也是宦官的重要来源。
最后, 宦官一般文化程度不高, 基本是文盲, 自然被具有文化优越感的外朝职业官僚们所鄙视, 认为是外行领导内行。这种知识文化上的差异带来了外朝官僚和内朝宦官集团在政治上的严重对立, 而这种对立恰恰是皇帝们巩固皇权制衡职业官僚所需要
的。
谢谢观看,请多点赞[灵光一闪][灵光一闪][祈祷][祈祷]
大家好,我是休哥斜轸,一个专注于历史领域的创作者,回答者。让我分享我的历史心得给大家,大家共同探讨研究。
宦官本来是皇帝的阉人家奴,通过***使其丧失性和生育能力后,可以在后宫中进行服务,这些非女性群体的作用就是保证皇室血统的纯正,也就是用一群残缺的人维护一个人的尊严。
宦官在权力的道路上并不是线性发展的,而是几起几落,每次达到权力巅峰都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机缘巧合。
中国古代宦官专权最高峰的是东汉、唐和明三个朝代,具体的专权原因各不相同。
- 东汉后期,皇帝多为幼主,幼主登基伊始,皇太后垂帘听政,必然重用外戚(皇帝的母族和妻族),时间一久,小皇帝必然心有不甘,特别是皇帝成年之后,急需夺回皇权,但此时能信任并依仗的只有他身边的宦官,宦官借此把持朝政与外戚进行斗争,获得朝政的主导权。
- 到了唐朝就又换了一番景象,唐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日趋严重,皇帝为了监视各藩镇的动向,便会排出监军,而能够担任监军的便是宦官,由于监军可以上达天听,所以权力日趋增大,最后甚至在地方节度使之上,代表中央监控藩镇军队。唐朝后期甚至出现了枢密使和神策军中尉都有宦官担任的情况,宦官控制了中央禁军以及首都宫廷的保卫,权倾朝野,自然对于皇帝的废立不在话下。
- 明朝的宦官专政就更是有制度保障的了,明朝的宦官设二十四衙门,衙门的主管叫“太监”,所以后世大家称宦官为太监,他们最主要被赋予的权力是“批红权”和特务机构,“批红”便是由司礼监太监代替皇帝批阅奏折。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更是明朝的一大特色,厂卫横行、告密成风,宦官专权的危害可见一斑。
宦官专权确实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情况,他们在历史上多次走上权力的巅峰,但究其根本,无论他们的权力有多大,都是皇权赋予的,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使得皇帝越来越想把权力掌控在自己手中,所以在各种制度层面进行调整,并赋于宦官这一特殊群体一定的权力,其实这些刑余之人也只不过是皇权的机甲罢了。
我是休哥斜轸,一个专注于历史领域的创作者,回答者。希望能与大家一起以古鉴今,揽天下风云!
朝代对宦官的管理不够严格,导致宦官人数扩大,权势大增
宦官人数扩大了,在皇帝身边的机会就增加了,宦官开始利用皇帝身边的机会,为自己谋得权势,从而在朝廷中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