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媒已死”成为现实了吗?
传统媒体行业发展缓慢,面临升级换代。互联网行业高速发展,引领经济潮流。互联网媒体的高速发展使得传统媒体受众日益减少,过去报纸、刊物、电视是媒体,现在依靠互联网***都可以成为媒体,可以说这是一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智能手机的发展,传播载体和方式都发生了变化!
自媒体起源于互联网。在此之前,无论是广播、电视、报纸还是杂志,媒体都是单向的传播方式,媒体写什么、播什么,你就只能看什么、听什么。而自媒体和新媒体的时代,给我们带来的最好的一件事情就是我们能够看到听到不同的声音了。这些都是超越传统媒体的优势。
在自媒体时代,如果你有100—500个粉丝,就相当于办了一份不错的中学文学社团的会员报;如果有1000—5000个粉丝,相当于一份有影响的大学生文学社的会员报刊;如果有10000个粉丝,相当于创办了一份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开出版发行的报刊;如果你有10万个粉丝,相当于创办了一份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地方都市报;当粉丝数增加到100万,你就相当于办了一份全国性的报刊;如果有1000万个粉丝,那么,这肯定是一份全国性很具有影响力的出版物……自媒体很容易被传播,阅读量远远大于传统媒体,且自媒体成本低于传统媒体。纸媒需要印刷,大量的人力、***成本。而自媒体只需要内容成本。所以,“纸媒已死”将会成为现实!
传统纸媒受到冲击,这是不争的事实,已经有不少自负盈亏的纸媒关门。目前有一些党报党刊还在运作,但是也失去了不少读者。
党报党刊能够继续运行,是因为有财政支持,有各级各部门的硬性订阅任务,挂靠政治考核便车发行。但是,大多数报刊杂志都成了摆设,基本没有人翻看。我们单位每年要完成各种党刊党报的订阅任务,还要完成行业内的报刊杂志订阅任务。邮政部门每个星期会送来几大摞报刊杂志,几十斤重,单位只好把这些纸媒原封不动地堆放在一角,废纸收购站派人来,几毛钱一斤,连同其它废纸一并运走。
没有人愿意看纸媒,是因为人们都在玩手机,信息量不亚于纸媒。这是一个时代的手机通病!智能手机的普及,有利有弊。
纸媒会不会彻底消失?目前还很难说!其实纸媒有它的优越面,就是便于保存,便于老年人使用!
手机媒体虽然很多,但是也有弊端,更新快,不容易保存,搜索引擎里似是而非的内容挺多。
虽然我现在也不怎么看纸媒,但是,对纸媒有一种惜别的情结,希望纸媒不会消失!
必然的趋势,我就说说纸吧,这个杂志、书刊用的都是文化用纸,报纸用的是新闻纸,分两个名字,其实都是印刷用的,让人看的。
北美的消耗量从十年前就大幅下降了,很多大报业集团都破产了,为什么?被电子媒介顶的。
现在国内的形势也是这样,这一块的纸消耗量逐年降低,价格常年低迷,与成本倒挂,除了2018年上半年因环保严查市场行情好了几个月,然后到下半年随之一落千丈。
很多大纸厂的开机都不足,有不少车间都停着,工人放***的放***,转岗的转岗。
其实看看年轻人就知道,谁还看报啊?都是看手机,手机上的内容还是动的,还能听。
报纸就是办出个花来也比不上手机。很多时候顶死你的不是同行,而是跨领域的。
“纸媒衰败”与“纸媒已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是趋势,后者是状态。很显然,前者是事实,后者,则更多是人们的一种慨叹。
新媒体如此发达,高科技日新月异,纸质的东西逐渐被取代,已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里显现出来。别说看报纸读杂志的少了,现在大家出门,揣在兜里的纸币是不是都比以前少了很多?从环保的角度而言,从便捷的角度来说,人们都会有这样的倾向。体验,是决定发展趋势的重要因素。不带钱包,只拿个手机就可以随时付账,体验当然要好很多。
但是“读纸”的情况却有所不同。倒在沙发上滑动手机屏幕,其感觉与品着香茶,闻着墨香,阅览着精彩的图片,并伴着清脆的翻阅纸张的声音看一本读物,是完全不一样的。有人喜欢前者,也有人钟爱后者。
再者,从信息的权威性和文字的深度等角度比较,纸媒承载的内容要远远优于电子媒体。毕竟新媒体上说错了话可以随时删除,但一旦印成了白纸黑字,就再也没有机会修正了。从这个角度而言,纸媒也有其存在的必要。
曾几何时,大街上的书报亭隔一个路口就是一座,如今即使在大城市,想找到一个卖报纸杂志的地方都要费一番功夫。报刊亭上悬挂的杂志少了,报纸也不多了,我们也经常会听到xx报停刊,xx媒体寿终正寝的报道。但存留下来的纸媒,一定是各个品类中的精品,各自拥有一批忠实的拥趸。
当下,纸媒都在转型,这符合时代的需要,但我不认可“纸媒已死”或“纸媒将死”的说法。任何时候,优质的内容+权威的平台,永远不会缺少粉丝的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