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秋娘的《金缕衣》真的是劝人珍惜时光吗?
金缕衣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这首诗之所以容易感觉是艳诗,主要是花朵常被代指女性,但这是一首女性写的诗,花朵也可以代指美好的青春时光,另外,少年在古代也未必只指年轻男子,也可指年轻女子。
由于诗中的形象具备多指性,所以可以说是一首热情奔放的情诗,表现了女性大胆追求爱情,希望意中人珍惜短暂的青春时光,珍视自己的感情的主题,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的感伤。
但这样理解,感觉还是有些矛盾,诗中女子难道只希望意中人爱恋年轻的自己,年老色衰就可以接受被抛弃的命运?所以我还是愿意按常规的认识去理解这首诗:这是一首女性写的惜时诗,她劝的不是意中人,而是泛指的年轻人,诗句中的花朵代指的是短暂易逝的美好青春。
《金缕衣》是《唐诗三百首》的最后一首,署名杜秋娘。《乐府诗集》编于李錡名下。但北宋人所编《唐文粹》录《杜秋娘诗并序》在秋持玉斝jia醉,与唱《金缕衣》两句***:劝君莫惜金缕衣……李錡长唱此词。这应该是杜牧原注。从诗与唱和注可见,李錡是唱者,杜秋娘是参与唱者,ta们都不是作者。此诗作者不详,当署为无名氏。
金缕衣这里是词牌名。是以丝联缀玉片制成的衣服。今出土文物中常有,指华贵的衣服。
《金缕衣》唐•侠名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拆,莫待无花空折枝。
主题有及时行乐、珍惜青春和光阴。诗以折花比喻,意象比较复杂。但毕竟比不上陶渊明《杂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更令普遍接受。折技是要有能力,天时地利人和,才可以去折呀!
句句直言不讳,强烈推荐、推举、期待,重复不单调,回环有缓急,反复咏叹强调爱惜时光,莫要错过青春年华。是青春对爱情的大胆呈现,是热情奔放的坦诚流露。对时间、时光、青春,不是千金散尽复还来。而必须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错过青春便会导致无穷悔恨,不用老大徒伤悲,来联想到人生易逝,提醒和警示,催人奋起。而是紧追折花向前走,继造出无花空折枝这样闻所未闻的奇句。没沾一个悔字,不显一个恨字,而空折枝却突兀耐人寻味,富有艺术感染力。
说实话,年轻时候读《唐诗三百首》,我就很不喜欢这首《金缕衣》。因为什么呢?因为这四句诗里满满蕴含的是非常消极的毒副作用。
不信,你看第一句:“劝君莫惜金缕衣”里的金缕衣,应该实实包含了“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和“功名只向马上取”、“直挂云帆济苍海”等等实时实效的功名富贵,是“物”,实实的“物”。
第二句:“劝君惜取(须惜)少年时”,乍看上去是非常积极非常投入的奉劝世人规劝年轻一代好好珍惜年华爱惜光阴、应趁年少好好作为的,但下面紧紧相连的两句,却最大程度的一扫这一句的积极意义,并极力反转到及时行乐、及时自私、及时非法、及时暴力攫取人间美好上去――这非常明显就是一个病态、一个畸形、一个当时社会上的怪胎,一个“我”。
这个“我”在当时既要“物我两忘”(忘了功成,忘了名就),又更要及时消遣,及时纵欲。
不信,请看这直如白话的两句“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这其实非常清晰地宣扬的是极不健康糟粕观念。
因为谁都知道,“花”在我们人类世间代表的不仅仅是美好,不仅仅是青春,不仅仅是阳光年少……所以说,任何一个良善之人,一个理智之士,一个道德之家终其一生是决不会去糟蹋和破坏任何美好,任何青春,任何人类所有完好的事物的。诚如宋代著名的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大文学家兼哲学家周敦颐在其名篇《爱莲说》里所说:“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一家之言,我可能代表的是朦朦胧胧的几亿几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