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陈忠实都干过民办教师,条友们干过民办教师吗?留恋吗?
忆当年风华正茂,
当民师来到学校。
几间茅屋作教室,
一群村娃瞪眼瞧。
土台子旁坐土墩,
学习抗大信心高。
党的事业俺忠诚,
教育领域展拳脚。
风风火火十五载,
每月工资三十毛。
毫无疑问,路遥,***实,莫言等文化名人,都是当年民办教师中的佼佼者。
民办教师队伍的出现与发展,都是当年社会发展的需求。当年的国情,社情,民情需要这批身为农民,却干着教育职业的这些人的无私付出。
解放以前的旧社会给新中国遗留下数以亿计的文盲。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识字的人廖廖无几。
解放以后,随着社会的安定,全国人口大量的增加。适龄入学儿童成倍增长。而教师***严重短缺。尤其是公社化之后,普及小学教育。各山区小村实行就近上学,各小村成立了小学校,更加剧了教师***的困乏。
在这种情况下,各村识得几个字的初中生,完小生走上了农村教育的历史舞台。
他们与公职教师一样,担负着各学校的繁重的教学任务。而他们的劳动报酬却是微薄的。
在七八十年代以前,他们只能领到同本村社员同等的劳动工份。
改革开放,分田到户后,他们也同其他村民一样分得了土地。他们不得不一边教学,一边侍弄自己的几亩庄田。
到此阶段,教育部门才有了从每月三元,五元,七元五角等逐步升级的补助。一直到九十年代后,补到了三四十元。
在这些民办教师中,有些人转到其他部门工作。当然的这批人是***的。有些人分批次的逐步转为公办教师。而大部分也因各种原因脱离了教师岗位,回家做了真正的农民。现在将这批人称为原民办教师。
从民办教师走出来的人确实不少。有的在***结束,恢复高考考取了大专院校,成了后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生力军。有的成了某行业的领军人物,有的成了作家,如路遥、***实、莫言恐怕也由此经历。
就民办教师而言,如果那时中国乡村教育没有这支队伍,乡村教育是难以为继的。他们忍受着歧视,拿着微薄的一点工资,在三尺讲台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好年华。把农家学子教成才了,把乡村教育最艰苦的时候熬过来了,自己老了。有幸能够转为全民户口公办教师的人还算***,没转正掉的光景还是不好的。
现在学校的软件硬件条件好了,他们老了,乡村教师的地位高了,他们老了,工资收入高了,他们老了,***待遇好了,他们老了。他们又得到了啥呢?
乡村教育幸亏有了他们,这一茬甘于拿每月十八元工资待遇的农民教师,为国家振兴培养了一批基础人才。
民办教师也是值得厚爱的一档人!
说实话,我也有着蛮长时间民办教师经历的人。
路遥,***实,都有过民师的经历。他们是老民师的骄傲,是那个特殊年代,是民师队伍中很多精英人物华丽转身的代表。本人愚笨,虽是民师队伍中的一员,但没如愿转身,却转成了真正的农民。1***4年,我就读于乡高中二年级(那时学
制是高中二年)那天,班主任突然叫我到办公室去,说胡校长让我过去。我到办公室后发现老支书和村学校校长都在。他们说,大队办初中急需语文老师,想让我回去任教。我正犹豫不决时,胡校说:“凭你的成度,如果实行高考,你上个好的学校是没问题的,可现在是实行大学推荐制,必须参加实践锻炼才能被推荐……”于是我就成为了拿工分(一个月上边还发3元钱)的民办老师。
我极具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教学中,工作任劳任怨,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受到了社会和学生的认可。
八二年民师整顿时,我语文一科,就超出了保底标准分数线。可全大队民师考掉一大半,中学合并,村小分学点没人教复式班,我勇挑重担,直到八六年校舍倒塌,我不得不离开钟爱的教育行业,成了正式的农民。
我从1983年参加工作,考上了镇上的一名民办教师,分在我们自己的村子里,这一干就到了2000年,这些年,村里每年发给我们800元至960元,生活很清苦,但是我们信念坚定。一看到班里那些50多名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脸,追求知识的朗朗的读书声,我的心里就很高兴,那些被人歧视的目光也就掉到了地上,看到学生学到了知识,学会了做人,懂得了道理,我就很开心😊,很兴奋!很有成就感!
2000年我考上了蓬莱师范学院,成为了一名正式教师,工资也涨到了1500元。后来慢慢到了三四千元,到了2018年我的工资到了6600元,2019年1月我正式退休了,现在我的工资是5950元,因为没有了绩效工资,也没有了交通补贴了。
我觉得对我来说,钱不多不少,够用就好。我很怀念我当民办教师的那些年,它磨炼了我的意志,培养了我肯吃苦的精神,以及安贫乐道的精神!我感谢那些年艰苦朴素的岁月,它让我们的教育之花深深的扎根农村,并且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