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中双方激战时,出现过哪些诡谲的***,至今都让人难以理解?
1953年7月份,朝鲜战场中发生了一件让人难以置信的事,志愿军1个13人的特种作战小分队在1个多小时内毙敌223人,其中包括白虎团团部***人,而他们自己竟然无一人伤亡,这创造了特种战史上的奇迹。
1953年7月13日晚上,志愿军1049门火炮向南朝鲜军队的22公里阵地上倾泻了1900吨炮弹。这是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炮击。
炮火刚刚结束,第20兵团新任司令员杨勇指挥5个军向金城地区的4个南朝鲜师发起了排山倒海般的攻势。20兵团只用了1个小时就将南朝鲜军阵地冲击得七零八落。
金城战役一开打之后,号称南朝鲜最能打的部队“白虎团”是志愿军想法设法也要消灭掉的目标之一。在志愿军围歼“白虎团”前线部队时,20兵团命令成立一个13人的特种作战小分队,目标是奇袭“白虎团”团部。
这支作战小分队,是由经验丰富的志愿军607团侦察排副排长杨育才带队,特别挑选了12名非常优秀的侦察兵。这支精悍的作战小分队就如同一把尖刀,向白虎团的“心脏”插去。
这支作战小分队在出发前,身穿南朝鲜军军服,每个队员都配备了***、冲锋枪、手雷和燃烧手榴弹,此外还背有电台、绳索、软梯、破坏剪等特战工具。他们在一个朝鲜向导的引领下出发了。
在去白虎团必经之路上,有一处叫做“二青洞”的地方,这里离白虎团团部只有20公里,因地势险要,四周全是悬崖绝壁,只有一条小路纵贯整个峡谷,因此白虎团派遣人在这里驻守。
这杨育才也是胆大心细,他并没有穿南朝鲜军军服,而是身穿美军军官服,以“美军顾问”的身份走在最前面。
宿北战役结束之后,陈毅和粟裕指挥的山东和华中两大野战军,打破了薛岳指挥的***四路大军的围攻,虽然在宿迁歼灭了敌人两万余人,但是,薛岳指挥的其他三路大军还在执行既定战略***,即寻求与两大野战军在山东进行大决战。为了彻底摆脱被动的局面,陈毅和粟裕决定再打一战,集中兵力给予一路敌人毁灭性从而扭转战略态势。
当时陈毅和粟裕得到一个重要情报,即薛岳命令张灵甫整编74师作为先头部队,在李荣良整编28师以及桂系钟纪第七军的配合下由涟水向北沭阳进犯,并限令七日之内拿下沭阳。因此,粟裕和陈毅***在运动中首歼冒然突进的张灵甫整编74师。然而,战场信息发生了变化,张灵甫进驻沭阳后却按兵不动,一直在等待与桂七军和28师的会合,因此围歼张灵甫74师的***也就放弃了。
此时,向我解放区首府临沂突进的***整编26师及一个快速纵队,在马励武的指挥下在峄县突然停了下来,并构建了防御工事。马励武,毕业黄埔一期,参加过北伐、中原大战、围剿红军和抗日战争,其中在抗战之豫中会战中作战不力而被免职,***进行军队精编后担任整编26师师长,下辖三个旅及配属一个快速纵队,这个“快速纵队”是***少有的机械化部队,曾参加过远征军,是由一个炮兵团及一个坦克营等部组成,配置有上百辆汽车及36辆美式坦克。
***整编26师师长马励武
马励武由峄县向临沂方向进犯一路都很顺利,并信誓旦旦地说道:“三日之内可拿下临沂城,不然,你们拿着我马励武的脑袋当驴踢”,将部队将分别布在了峄临公路两侧,左右邻的间隙很大约有五十余里地,师部则位于马家庄,同时左翼的掩护部队是整编51师,右翼的是冯治安的33军第59及77师,分属东北军和西北军,与中央军间关系矛盾很深,这也给粟裕和陈毅看到了战机,于是命令山东和华中两大野战军,快速切断马励武整编26师及快速纵队与友军的联系,同时派鲁南军区部队深入敌后袭扰***后方。
1947年1月3日早,围歼***整编26师及快速纵队的战斗正式打响,此时的师长马励武第一时间并不在一线,而是跑回大后面过新年去了,部队很快乱成一团,仅仅一个上午的时间,山东和华中两大野战军便完成了对敌人的包围与分割,但26师及快速纵队凭借着装备优势奋起抵抗。于4日上午粟裕和陈毅发起了总攻的号令。
淮河涨水,似乎一切中都是天意,又是人谋。
***进行到第二年的时候,***的全面进攻失败,改为重点进攻山东和延安。面对***的重点进攻,***决心进行战略反攻,此次反攻是从军事、政治、经济各方面进行的一次战略规划。
***分析局势之后,决心出兵蒋介石最薄弱的中原地带,而占据中原就需要立足大别山,所以***决心让晋冀鲁豫野战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在大别山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南扼长江,东摄南京,西逼武汉,直接威胁蒋介石南京***,将战争引向***统治区。
接到***任务的刘邓首长,于1947年6月30日渡过黄河,而后又率领部队在黄河给蒋介石摆起了***阵,趁蒋介石率领大军在黄河沿岸忙活的时候,刘邓大军已经大踏步南下,直到大军渡过汝河,蒋介石才如梦初醒的发现刘邓大军的目标是大别山。
刘邓大军渡过汝河之后,进入大别山就只剩下一到障碍——淮河。过了淮河,刘邓大军就可进入大别山,然而此时并不很轻松,因为蒋介石的大军已经逼近。
淮河是敌占区,蒋介石的军队调动迅速,他得知刘邓大军渡过汝河之后,急忙命令敌四十师、七师、五十八师、十师等十几个师和旅紧紧地跟在后面追,其中曾在汝南埠南边堵击刘邓大军的敌八十五师已经到达彭店,离淮河仅30公里,正在猛烈地向后卫十六旅四十六团进攻。
淮河是发源于河南南部的桐柏山,流经豫、皖、苏三省,在中原是条大河。每年的5月至10月是这条河的高水位期,而在刘邓大军度河的时候又连下了几天雨,淮河的水位高涨。为了确定大军能否顺利渡过淮河,刘帅提前赶到淮河沿线观察水情。
此时李达已经在附近乡亲们的帮助下找到了十几条小船,但是光靠这十几条小船是不足以保证大军迅速渡过淮河。形势已经万分紧急,刘帅问十八旅政委李震问:“河水真的不能徒涉吗?”李震说:“河水很深,不能徒涉。”因为李震刚刚派遣侦查过,汇报给他的都说不能徒涉,所以他的回答很肯定。
刘帅又亲自到淮河上测量,就在测量的时候,刘帅看到上游有人牵马过河,这证明淮河完全可以徒涉,他立马让李震赶快转告李达参谋长:“不要架桥了,叫部队火速从上游徒涉。”
李达迅速组织部队在浅水区放上浮标,大军就这样有序的过河。并将所有船只留给了后续的阻击部队,保障他们能渡河。当***吴绍周带领的八十五师后脚赶到后,他也命令部队立即徒涉,不料人马一下水,还没到河心,就被河水卷走了。吴绍周忙让部队停止过河,望着淮河,不禁仰天长叹。
双方激战时,往往一阵风、一场雨就能改变战争局势。我们在《三国演义》中,看到一场雨救了差点被烧死的司马懿,在《永乐大帝》中看到一场风改变了朱棣靖难之役中的不利形势。事实上,在***中,我军战神也曾遇到这样的“有如天助”的情况。
车桥战役是粟裕领导的苏中新四军打的最漂亮的一场围点打援战役。这一场战役,发生在日军两个师团对我新四军进行清乡行动的关键时刻,打响了苏中战略反攻的序幕。
车桥战役,歼灭日军大佐以下460余人(内俘24人)、伪军480余人(内俘168人)。这样的战役,足以称得上是大捷了。
车桥战役中,粟裕将军把参战部队分为三个纵队,一个纵队攻打车桥,另外两个纵队进行打援。打援的纵队中,战果最好的,是叶飞将军指挥的三纵。因为,三纵遇上了一阵鬼风,一下子让日军 进入崩溃状态。
叶飞将军根据周密计算,认为第一批来的日伪军兵力为240人,并且按照粟裕将军的指示,在一个口袋形阵地设置埋伏,日军只有一条公路,狭路相逢勇者胜!日伪军乘坐卡车接近阵地,叶飞果断命令开打,日伪军闯入雷区,被炸得血肉横飞。
就在这时,狂风大作、黄沙漫天,日伪军在下风带,我军在上风带,日军别说用枪炮还击,连眼睛都睁不开!这一场诡异的狂风,从早上一直吹到了夜里,叶飞纵队击败了日伪军一次又一次的攻击,在狂风的助力下攻入了日伪军阵地,仅拼***就杀死了日军60多人。
车桥战役后,老百姓流行这一种说法,说粟裕将军手下有个公孙胜,擅长呼风唤雨、借助天老爷的力量打鬼子。
***中,我军使用的爆破装备,大都是比较简单轻便的***包。***包,其实并不是所谓的背包形状,有的是像叠被子一样的,有的裹成一个球形,有的则是一捆便于引燃。这种***包的好处是便于携带和投掷,药量足、威力巨大,缺点更明显,怕下雨。
1947年的7月和8月,华野在临朐和南麻两次战役中都没有取得预想的战果,碰上了硬茬子,直接导致丢失了山东解放区。这两次失利,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遇上了雨季,***包很多炸不响,白白牺牲了不少爆破员的性命。
在孟良崮战役的四天四夜中,孟良崮一代一滴雨都没下,无法机动的张灵甫精锐部队无法展开机械化重型部队,只能眼睁睁看着被***分割包围,各个击破。这期间,无数的***包在整编74师阵营中爆炸,无数张灵甫苦心经营的工事被炸毁。我们的***包,一点问题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