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行走10000步,你能做到吗?
每天行走一万步,我差不多达到了!退休之后,每天在家就是收拾屋子、买菜做饭、其余时间为了有个健康的体魄,我几乎都去公园或者爬山锻炼身体走步!一旦哪天天阴下雨或者实在太累了一天不出门,我就感觉不舒坦,首先吃点东西就胃胀,在家头脑发晕。只要每天上下午出去走一万多步,感觉血液畅通了,胃口大开了,消化功能增强了!免疫力提高了!我能做到每一天走一万步,甚至在力所能及情况下走一万多步!
每天行走10000步,能夠做到。
可是我们不一定非要做到每天都步行10000步。走多少步适合自己,应该是因人而异,按人的需要去做,不要给自己划个硬性的杠杠,必须走一万步才行。
譬如今天工作累着了,或许是今天不舒服了,就量力而行,散步着少走一些步子。年轻人走一两万步路是轻而易举的事,可是年龄大的人,就不应该走那么多的步子,走累了,发热了就休息下来,不要为了锻炼身体,走很多的路程反而伤害了自己的健康。
我能做到,这是我给自己定的每天最低的运动量。
我是糖尿病患者,生活原则就是“管住嘴,迈开腿”。我家楼顶有一个100多平米的菜园,中间设有步行道,正常行走一圈是42步。所以每餐之后都要去菜园适当的活动活动。如遇下雨,则在室内蹦蹦跳跳。
再者,我家距办公室约1300米,我上下班都是步行,正常行走一趟是2000-2100步。我每天上下班来回要走四趟,加上在办公楼的运动量,我每天轻轻松松就能达到10000步。
还有,我的工作主要与地质有关,下到街镇出差,经常都是去野外勘灾,爬山涉水上蹿下跳的,也会增加一些步行量。
生命在于适当运动。运动可以增加肺活力,可以增加身体的灵活性,还可以燃烧脂肪,防止肥胖。总的来说,运动的好处多多。
但是,运动应结合自身的工作及身体状况,切莫过量。运动也应讲究科学,散步是最好的运动方式。任何事情,过则成灾。有部分人就是因为过量运动,导致膝关节磨损的。
这对于运动爱好者和中年人来说不是一道难题,对于不爱运动的年轻人来说可能有点难度。我现在每天走路上下班,单位到家的距离将近五公里,每天一个来回基本就达到一万步了。
每天行走10000步,我能够做到的。
我在单位参加过两次“万步有约”的活动,一次是为期100天的,一次是为期21天的,我都完成了。
完成的主要时段是早上走路上班2000∽3000步左右、白天工作时走路2000∽3000步左右、晚上散步和健身房锻炼4000∽6000步左右。
记得在参加为期100天“万步有约”时还有“朝三暮四”、“三个十分钟”等要求,就是要求每天上午9点前完成3000步以上,21点前完成4000步以上,每天有3个10分钟是匀速步律,不能过慢也不能过快。
这样的规定是为了督促大家早起早睡以及适度运动。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
实际上每天行走10000步,包括扭腰等运动也是计算到步数里的
因此,为了防止行走过度伤害膝盖,可以用行走+其他运动来实现。
每天行走一万步是一个健康的理念,是完全能够做到的。
怎样才能更全面地教育孩子?有哪些好的建议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最近我制作了一张思维导图,希望能够给你一些启示:
首先要做好全面的培养孩子,需要家长有一个好父母的意识,即阵地意识,如果你能够先入为主的用中华传统美德经典灌输到孩子的意识当中去,他就可以免遭一些糟粕知识的侵入,就像《***规》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宝贵财富,有人说是写给父母教育孩子的作品,你可以仔细阅读一下,毕竟它是“圣人训”,我等不可不察!另外十九大报告中的“政治意识,核心意识,大局意识,看齐意识”不单单是写给大人们看的,如果孩子从小就了解到把自己的个人利益与民族的整体意识融合在一起,那就对他的未来是补课***的。另外,让孩子从小就知道爱国,爱家,爱中华,孝敬父母,热爱党,敬天畏神,遵循自然规律,这对他以后的正确引导就容易的多。
第二点,要陪孩子一起成长。经常和孩子一起活动,你就会孩子有哪些优点,兴趣,性格,潜能等可以做好进一步的引导,可以不失时机的表扬他的善举,纠正他的不好的举止。
第三,让孩子更好的成为自己,尊重孩子的天性,每个孩子天生都是发明家,不过都被大人们骂的平庸了,千万不要小瞧孩子的创新能力,他虽然小但是他是懂道理的,你要允许他失败,鼓励他尝试错误,欣赏孩子的创造性劳动,让他享受到成功的乐趣,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很多天才孩子都被家长的误导,嘲笑,愚昧给打击掉了,这样的悲哀太多了。
第四,习惯养成。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孩子的自我成长,要孩子享有自己的独立意识,学会内心平静的去做游戏,看书,这样对他的勇气,果断,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的性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第二点就是教会孩子与他人和谐相处的道理,让他学会理解这个世界,学会感恩,主动的奉献自己的力量。第三点就是健康,包括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一方面要让孩子从小养成锻炼***和坚持,另一方面就是让孩子经受一些挫折教育,在逆境中健康成长。
目前中小学教育主旨还是在解决“温饱问题”,虽然有些学校开始涉及素质教育,但缺乏相应评估体系,同时被应试教育拖入流于形式现状。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应试教育弊端愈发呈现出来。
中小学生处于7-15岁阶段,是人的身体、心理、思维模式、品行等核心要素形成期和定型期。中小学教育应以上核心要素为主体形成教育纲要,同时形成相应评估考核体系。
1、身体素质的教育
健康的身体是人一生的基础。养成运动的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至关重要的。体育教育是第一主课。运动队、体育比赛在中小学教育中比重和内容需要加强。运动有利于培养坚韧、耐力、包容和团队协作等品行。也是孩子最喜爱和快乐成长的教育之一。
2、品行教育
也就是传统所说的品德教育。现行品德教育只在小学阶段,而且作为副课,没有评估体系。中国青少年所欠缺的独立性、团队协作性和公德心等品行教育方式、方法及教材亟待提高和改变。
品行是人成长的第二要素。好的身心、好的品行是人作为社会一份子最基本的素质。小学和中学恰恰是品行形成关键期,形成品行教育和评估体系是中小学急需补充的。
3、思维方式教育
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性思维和换位思维是决定人在专业领域成才捷径和必备素质。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其次是年龄分阶段对其进行引导、教育、教化。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他的兴趣和爱好,重点去培养。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
以表扬为主,只有天天表扬才会有所改变,表扬要有方法。
另,遗传基因起决定因素,这方面是性格的行成,疾病、相貌、性格等等都是可以遗传的。
管住自己,表扬孩子,你会成功的。
孩子的成长来源于家庭环境,父母心胸宽广,有爱心,有责任心,经常欣赏鼓励孩子,孩子做事有信心非常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