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争中,营寨是什么存在,怎么说闭营不出,对方就不打了,只能营外叫骂。难道就营寨攻不了吗?
打仗可不存在什么攻不了这种概念,只有想打和不想打的区别!古代战争里,攻城拔寨的故事可不要太多。
不过,在这里我们得先排除掉春秋之前的战争。那时候的“礼仪之邦”可不是白叫的,就算是打仗也一堆的规矩,还真有闭营不出就不能打一说。
在这里我们先得明确什么是营寨?
营寨类似一座移动小城池,作为古代保障行军安全的重要的防御工事,不光由拒马、壕沟、箭塔这些结构组成,通常也都是经过精心筛选建造在有利于防守的位置,给进攻者带来不小的难度。
但是,不论是闭营不出,又或是营外叫骂都是一种战术的运用。
比方说,《三国演义》第103回就有讲,诸葛亮围困司马懿,为了激怒他比他出门迎战,不光在营门外叫骂,还送了件红衣服羞辱他。
司马懿在这里吃定蜀军长途奔袭后勤跟不上无法久围,***取以逸待劳的策略闭营不出,等着蜀军自行退散。
当然,这里涉及另外两个问题:其一、防守方一般都是弱势方;其二、攻坚战伤亡大。
我们经常看到***剧当中这样一个情景:一方龟缩在营寨当中,另一方就在营寨外不断的叫骂,还不进攻。这倒不是因为什么遵守战场规矩,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取进攻或者是不进攻!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古代军营构造情况。
图.弩炮
2.围墙上边设置弓箭塔、弩炮塔、瞭望塔、城墙上站立***手、长枪投手、檑石滚木……
3.进入营寨后用木材或者石材将营地分割成几个部分。分为士兵住宿区、马匹饲养区、生活做饭区、大帐、屯粮区、陷阱区……
4.军营的四周挖有深沟,深沟里面设置尖刀,竹签等构成一个大大的陷阱。根据周围地形不同设置1到N个出口,出口用吊桥连接。如果没有吊桥则设置高大拒马,防止敌人骑兵快速突入寨中。
5.大寨附近建立隐蔽副寨(子寨)。用于围堵进入大寨的敌人对敌人进行包围,或者救援。
什么时候会进攻营寨呢?
第一种情况当进攻方人马少于或者等于防守方的人数但已经摸清营寨当中的情况,知道军中大将所在的位置。可以利用大雾或者是夜色破坏掉拒马箭塔,***取突袭或者夜袭。以奇致胜。
第二种情况当进攻方是防守方人数的2-3倍则***取长期围困战术,断其粮道水源,寻找破坏周围子寨,长此以往营寨自破。
营寨就是长途机动、追击途中,需要在野外停留的时候搭建的临时工事。通常是选择有力地U型地形,利用山石土木等就变材料进行修建。好的营寨具备完整的侦查、陷阱、防御、反冲击等功能型设计,基本相当于一座城池。进攻这种完备工事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所以很容易出现攻方野战占优但无法破营,守方防守有余但不敢出寨的情况。
现实中,一方闭门不战,主要原因就是实力弱小,打不赢。处于攻势的一方绝对不会乖乖的干等着。能干的事非常多,比如抄掠物资,掘壕包围,准备攻城器械,挖掘地道,埋伏人马准备围点打援等等。攻城最忌讳闷围也就是啥都不干,守城也最忌讳消极防守。作者灰熊猫的著作有过很精彩的描述。 哪个时代闭门不战都有用,一方弱小,肯定要靠防守挽回局势。直到二战,哪怕是***战争防守防的好都大占便宜。只不过,古老的冰法仍然适用,没有增援的城市早晚会陷落。